基本概况 |
大石桥市拥有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、营口大石桥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,5个街道办事处,13个乡(镇),253个行政村。总面积1612.11平方公里,总人口69.5万。 |
产业定位 |
“中国镁都”大石桥是东北老工业基地、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叠加地带和重要支持区域,先后获得了“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”、“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”等称号。
近年来,大石桥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,培育壮大高端镁产业、新型建材、再生资源、装备制造、精细化工、农产品深加六大支柱产业,着力打造了“实力之城”。
|
发展目标 |
大石桥市以“推动转型发展,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,打造实力大石桥”为发展目标,以存量促升级、以增量调结构,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,经济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,促进三次产业融合。在东部,发展壮大食用菌、大红袍李子、淡水鱼等特色农业,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,促进农村和农民增收;在西部,持续推进水稻加工集聚区建设,将我市建设成辐射全国的东北优质大米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基地。在中部,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,加快中国镁都物流园建设和电商产业园建设,进一步完善存储、转运、停靠、卸货等基础设施,实现电商物流共融发展;在城区,加速发展商贸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,加快零售市场体系建设,推进以龙街为首的“一街四区”商务商贸集聚区建设,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。
|
经济发展 |
2016年大石桥市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,位列第60位。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、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、省城镇“绿叶杯”竞赛优胜奖等16项国家和省级荣誉。2018年,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6亿元,同比增长6.6%(不变价);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8家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.3亿元,增长13%(不变价);全年粮食总产量48.8万吨,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.8%,新建恒温库96座,新增储藏能力7476吨,新增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4000亩,建成食用菌大棚1200余栋,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,新增“三品认证”面积2万亩,累计达到70万亩;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7.5亿元,增长9%,龙街商贸商务集聚区主营业收入完成64.8亿元,吸纳就业3万人,成功搭建金融超市服务平台,对接项目49个,融资19.7亿元,大力发展旅游产业,成功举办“大红袍李子”丰收节、“营口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赏花节”等特色旅游活动,全年旅游收入完成34.4亿元,增长12%。
|
投资优势 |
区位优势 大石桥市有特殊的区位优势。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宁沿海城市带交叉点,地处营口沿海经济区30分钟经济圈内,是营口的同域城区。大石桥火车站是国家二等站,境内有两个铁路货运编组站。沈大、京沈和盘海营连线高速公路、哈大公路、哈大电气化铁路和哈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全境。距大连港200公里,距营口港10公里,鲅鱼圈港40公里,哈大高铁营口东站10公里,营口兰旗机场10公里。
自然资源 全市现已探明的矿藏有27种,其中非金属矿石有菱镁石、滑石、硼石、石灰石、硅石等21种;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有金、银、铜、钴、铀、铁6种。其中镁矿总探明储量44.56亿吨,以“中国镁都”享誉天下。
大石桥市素有“三水之乡”(水稻、水果、水产品)之称,是国家优质稻米生产基地。驰名国内的“营口大米”、“营口大闸蟹”就产自这里。全市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1家,其中国家级企业2家,省级企业10家,营口市级企业29家。拥有国家级农业品牌5个,省级农业品牌17个,营口市级农业品牌31个。
工业基础优势 全市拥有3000余家民营企业,镁质材料、新型建材、装备制造、石油化工、再生资源、服装加工六大主导产业,拥有镁产业集群企业600余家,其镁质制品占据40%的国际市场、60%以上的国内市场,是国家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、国家镁质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、全省12大示范产业集群之一。 科研优势 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,拥有发明专利126件。300多家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型科技合作关系。2013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”。
|
基础设施 |
全市现已形成以现代物流业、商贸服务业、金融保险业、房地产业、文化旅游业、商务服务业、农村和社区服务业为支柱的八大服务产业。
|
重点企业 |
青花集团、赛斯德、盼盼集团、嘉晨集团、金龙集团、永壮集团、金鼎集团、丰华集团、新发展集团、群益集团、菱镁化工集团、辽宁中镁集团、津大盛源集团、吕氏化工、东邦冶金设备耐材、托田铝业、三特石油化工。
|